English

介绍《光明之城》

1998-07-0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“在马可·波罗之前,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冒险远航东方,他的目的地是一座中国都市,称作光明之城。”这是目前喧传于国际汉学界的新书《光明之城》封面上的文字。本书手稿曾在欧美学界引起真伪之争。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在读到该书之后,出于学者的责任感,托学生将自己所著介绍文字传真本报,为国内学界传递信息。据悉,目前李先生已着手翻译该书。

这篇文章按说不应由我来写。文中要向大家介绍的一本英国新书,所涉及的内容和我的专业范围相去甚远。不过这本书问世几个月来,已经喧传于国际汉学界。幸有伦敦大学友人惠助,我能够及早读到,觉得有必要为国内学术界传递一下有关的信息。

我说的这本书,标题为《光明之城》,署名原作者是雅各·德安科纳,编译者大卫·塞尔本、李脱,布朗出版社1997年出版(TheCityofLight,byJacobd’Ancona,translatedandeditedbyDavidSelbourne,Little,BrownandCo,1997)。书的封面上说:“在马可波罗之前,一位意大利犹太商人冒险远航东方,他的目的地是一座中国都市,称作光明之城。”据称这位商人兼学者雅各·德安科纳的旅行,年代为公元1270年至1273年。他在1271年,即南宋度宗咸淳七年,到达光明之城,即我国泉州。因此,《光明之城》这本书,乃是比《马可波罗游记》更早的欧洲人访问中国的游记。

编译者塞尔本是有许多作品的学者,生于伦敦,从小学习希腊文、拉丁文,在牛津大学攻读法学,成绩优异。他曾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印度新德里“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”工作,并于牛津的拉斯金学院任教达二十年,现居于意大利中部的古城乌尔比诺(Urbino)。

乌尔比诺离安科纳(Ancona)很近,都属于意大利的马尔凯大区。安科纳是亚得里亚海滨的一处良港,城市建于公元前四世纪,有许多古迹。《光明之城》作者雅各·德安科纳,名字的意思就是安科纳的雅各。

塞尔本在书里详细叙述了他接触《光明之城》写本原件的经过。据说,他是在1990年,从一个造访他在乌尔比诺的家的客人那里,初次获知这一写本的存在的。那年12月,他在马尔凯大区某地的藏家手里,见到了这部写本。此后,塞尔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,说服藏家,允许他在藏家本人监督下检视和试读。直到1991年9月,经过长时间讨论与公布写本有关的种种问题之后,塞尔本终能在藏家的房子里仔细研译这部写本。

塞尔本对藏家的姓名和地址讳莫如深。他说,这是出于藏家和他的约定,因为写本的来源和所有权都不清楚。书中没有写本的照片,也没有完整成段的原文。

写本是什么样子呢?据塞尔本描述,它是用一幅17世纪的丝绸包裹的,绸子上绣有华丽的兰色和粉色的花串。写本本身是纸的,页高25.5厘米,宽19.5厘米,一共有280页,装有已经折皱褪色的皮面。纸质良好,绝大部分是双面书写,每页平均47行。字迹小而清晰,一般为连写斜体。有不少改削和页边批注,有的与本文为不同人的手笔。

这部写本既无标题,也不分篇章,译文中的题目都是后加的,原本所用语言是中世纪意大利土语,主要是图斯坎(Tuscan)语言,受有多种语言影响。在书末附有一篇研究性的文章《雅各的语言》,比较专门,这里便不介绍了。值得说的是,写本里有不少处希伯来文,系由熟手书写,还有若干拉丁文,零星的希腊文与阿拉伯文。塞尔本说,他倾向认为这是雅各本人生前的稿本,写于雅各70来岁,即公元1290年后不久。

写本如何传流下来,不能完全知道。塞尔本提到,在写本末一页下面,有用另一笔迹、另一墨水写的人名“盖奥·波纳尤蒂”,是犹太人的名字。据考有个叫这样名字的人,公元1430年以前在安科纳与人合办银行,1433年又和别的犹太人在乌尔比诺开设银行。雅各在写本里曾讲到一些姓“波纳尤塔”或“波纳尤托”的亲戚,估计和“波纳尤蒂”只是不同的拼写法。

这一点可能与塞尔本听到的说法有关:写本系由当地一个犹太人家庭“世代秘藏”,然后才转到现在的藏家手中。这个藏家并不是犹太人。

关于《光明之城》写本为什么长期秘藏,没有人知道的问题,塞尔本以为是由于写本的宗教内涵。书里有很多地方,站在犹太教的立场上,对基督教有所非议,这在中世纪基督教居统治地位的情况下,是非常危险的。公元1553年,乌尔比诺发生过焚书的严重事件。这部写本被犹太人家庭隐蔽起来,秘不示人,大约就出于这样的原因。

塞尔本认为写本的翻译相当困难。即以作者自己的名字“雅各”而论,原文就有Iacob、Iacobbe、Giacobbe等拼写法。特别是书中论述中国,有好多人名、地名、职官名,比如历史人物可辨知的,有黄帝、皋陶、汉武帝、司马迁、王莽、汉明帝,还有老子、孔子、曾子、孟子、杨朱、韩非、杜甫、李白、王安石、朱熹、陈亮等等,辨识不出的还有许多。

比《马可波罗游记》更早的欧人来华游记,当然是十分引人注意的。《光明之城》的出现,无疑会导致一系列的争论。

大家知道,《马可波罗游记》虽传世已久,但一直是争论的焦点,1995年,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吴芳思博士新著《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?》一书,对马可波罗中国之行表示疑问;1997年,南开大学杨志玫先生在天津《今晚报》以同题著文反驳(收入《博导晚谈录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,1998年),看来争论还会继续下去。对于《光明之城》,自然会有不同看法,包括书的真相。

在国际汉学的历史上,确实有过伪书出现。一个有名的例子是乔治·撒玛纳札的《台湾史地纪实》(GeorgePsalmanaazaar,AnHistoricalandGeo?graphicalDescriptionofFormosa)。此书有薛绚中译本,名《福尔摩啥》,假名撒玛纳札的作者出生法国,1704年(清康熙四十三年)在英国出版此书,随即有法文、荷兰文译本行世,风行一时。实际作者根本不曾涉足东方,书中所述全系捏造,对此他在晚年的回忆录里承认不讳。

由于没有看见《光明之城》写本的原件或者照片,谈不到对写本进行什么鉴定。不过,对于书中叙述的历史事迹,还是可以核对研究的。例如塞尔本便指出雅各在泉州与当地长者交谈时讲过“近来降临我们的地震”,可能是安科纳1269年发生的破坏性地震,正在雅各启程的前一年。

塞尔本写过一本《中国一瞥》(AnEyetoChina),《光明之城》则使他的名字传布于国际汉学界。至于书中关于宋末中国的记述有怎样的价值,这方面的专家应该是能够下一判断的。这本书原达392页,详细讨论,恐怕只有等到大家细读以后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